别墅私家电影院 白鲟的灭绝以及长江鲟的野外灭绝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而这次红色名录更新结果,提醒我们需要通过抢救性保护来扭转淡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也更需要规划和实施系统性保护措施解决长期威胁。
那么,从之前的功能性灭绝,到现在宣布灭绝,白鲟中间经历了什么?白鲟灭绝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吗?《新民周刊》记者再次专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发起人危起伟博士。
我认为这种现象,是一种社会进步。现在,人们生活好了,知道好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也开始关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总体来说,是件好事。
白鲟出现的第二天,宜宾当地的职业钓手周涛骑行数十公里来到现场。他向《中国慈善家》回忆了当时的情形:白鲟身上有伤,奄奄一息,后被送到白沙湾长江水域进行救助……
本报记者 赖益谦 【编辑:赖益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