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人妖自交>> 8月25日上午10时,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与成效。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今年5月26日在对华政策演讲中声称,美国不寻求“将世界划分为僵化的意识形态阵营”,不寻求与中国“脱钩”。然而美国针对中国的行动却与布林肯以及拜登等人的表态南辕北辙。为什么拜登政府热衷于搞对华意识形态战呢?
吴心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首先是因为民主党惯于宣扬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其次,拜登政府要通过针对中国的法案,需要将这些法案放在中美战略竞争、“意识形态战”和“价值观战”的层次上,这样才能争取国内的政治支持,推动这些法案的通过;再次,在拉拢盟友方面,美国的一些欧洲和亚洲盟国看重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不愿配合美国的对华战略,因此华盛顿必须强调美国和中国的竞争是价值观以及两种制度的竞争,以此要求盟国和伙伴国不能“见利忘义”。还有观点认为,将美中竞争定义为“民主与专制的较量”,容易让人想到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对立,这种历史类比能引起西方国家的民众和政治人士的共鸣。
在拜登所谓的“重要工作”中,将科技问题意识形态化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2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更注重科技竞争,认为科技是美国保持军事和经济优势地位的关键。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技术民族主义”,即将技术领域定义为国家间斗争的“战场”,在华盛顿占了上风。美国对华“技术民族主义”的行动包括所谓“防御性”和“进攻性”举措,其中进出口管制、出入境投资限制、电信和电子产品许可制度、金融制裁、技术交易规则等属于前者,而增强美国自身技术实力的行动属于后者。
本报记者 刘华法 【编辑:刘华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