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冢q弥是 在求职之前,毕业生们对第一份工作有诸多想象。拥有五年留学经历的jenny认为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比其他毕业生更强。她梦想着能进入外企工作,外企福利培训和研讨相对更多,能够较快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jenny来说,能让自己学习的平台至关重要,她不介意加班和竞争压力。
一家大型私企在一周内给了郭洁offer,岗位是管培生,等毕业后可以正式入职。在这家公司实习时,郭洁发现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只有自己一位实习生。她问领导,为什么不多招几个实习生竞争,然后留下来最好的。领导回复她,“搁你你愿意吗?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期就这么几个月,耽误人家的时间良心过不去。”
来自安徽的陈奕飞把求职目标城市定为上海。广告学专业在一线城市发展机会更大,上海离家近,作为独生女的她也可以每月回家看看父母。对于未来的规划,陈奕飞十分清晰,她想遵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继续从事创意相关的工作,至于未来入职的公司,她希望公司有成熟的架构体系。收入不需要太高,但至少要保证自己在上海的独立生活。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毕业季与疫情叠加的春夏之交,年轻人们涌入比以往更严峻的就业市场。漫长的求职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无论是名校毕业生或是普通二本学生,都带着自身困惑与现实世界碰撞。“挫败”,“焦虑”,和“被动释然”,是他们共通的情绪。
本报记者 黄政哲 【编辑:黄政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