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舔我小穴嘛好爽 学者通过分析近百年的观测资料发现,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1976~1977年)出现的“南涝北旱”现象就受到pdo影响。他们同时认为,pdo在本世纪初开始进入负位相。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华北一带将每隔5~8年就会遭遇过去40~50年才会遇到一次的特大暴雨。
长久沿袭的“南涝北旱”格局,使南方深谙洪涝之害、北方也熟稔干旱应对,但随着阶段性的“南旱北涝”,以及极端天气频发,南北的城乡建设、城镇管理、农业规划、能源结构、多部门联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等,或许都需要迭代刷新。
特别的,干旱和地震的关系为我们防灾救灾提供了启示。异常气候常常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例如,干旱容易引发山火、加剧农作物病虫害甚至引发粮食危机;强降雨容易引发泥石流;异常气候还会加剧次生灾害发生时的救灾难度。例如,如果本身就面临干旱导致的饮用水不足,或者粮食危机,那必然给灾后救灾的物资调配带来新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加强在异常甚至极端气候条件下例如地震、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协同应对能力。
从天气形成尺度来讲,大气环流因子,包括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的移动,还有各种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大气环境因子,例如局部地区的地形、土质和土壤含水量等,都对天气形成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本报记者 黄俊娟 【编辑:黄俊娟 】